从去年2月打响的冲突俄乌冲突马上要迎来一周年 ,两国军队激烈交锋的周年重构重背后 ,国际能源市场在此期间也经历了剧烈波动,市场通胀潮中多方开始重构新的油气原点能源供应体系 。俄罗斯市场份额被侵蚀的价格背后,能源巨头和航运企业成为赢家 。俄乌
原油经纪商PVM Oil Associates高级市场分析师瓦尔加(Tamas Varga)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冲突这场冲突成为影响能源供应格局的周年重构重历史性事件,随之而来的市场通胀溢出效应也干扰了全球的复苏 。潜在的油气原点经济压力和俄罗斯原油供应冲击将成为短期市场焦点,相比之下 ,价格中国复苏前景则是俄乌中长期油价的重大变量。
油气价冲高回落 ,欧洲顺利过冬
去年2月24日,周年重构重乌克兰局势升级引发了新一轮地区能源危机 。欧洲天然气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国际油价逼近金融危机时期高位,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双双突破130美元/桶关口,这成为本轮全球性通胀浪潮的最大推手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 。美国 、英国和欧盟通胀峰值均超过了9%,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高 。
瓦尔加向记者表示,这一次的地缘政治危机打破了原有的能源市场格局 ,近几十年来形成的油气供应体系几乎破裂 。直接结果就是 ,各国开始寻找替代能源方案,过程中造成的供需摩擦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向通胀的各个领域扩散 。
随着战事拉锯持续,如今俄罗斯与西方联盟的角力仍在继续。七国集团(G7) 、欧盟和澳大利亚从去年12月起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实施60美元/桶的限价令 ,对俄罗斯溢价原油制品(如柴油)和折价原油制品(如燃油和石脑油)分别定价100美元/桶和45美元/桶。西方国家希望利用其对世界海上保险、融资和航运服务的控制权来限制俄罗斯的石油输出 。
与此同时,高通胀对全球经济的威胁逐渐显现,各经济体被迫进入了新一轮加息周期 。利率上升和经济放缓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本异常紧张的供需关系,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在去年末逐渐回到了冲突发生前的水平 。
与原油市场丰富的供应环境相比 ,地缘政治因素对天然气的影响相对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最引发关注的欧洲天然气危机并未在冬季出现 ,欧洲基准TTF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在去年8月首次俄罗斯断气风波后一度达到345欧元/兆瓦时的历史高位 。
瓦尔加分析道,这种情况是欧洲国家工业部门和家庭减少消费的条件下发生的 。与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2022年末俄罗斯管道交付量下降了85%,但欧盟从液化天然气LNG和非俄罗斯管道来源获得了补充 。由于消费量下降和强劲的供应,加上温暖气候的帮助,与历史标准相比 ,欧洲天然气储量年初接近创纪录的季节性水平。但这样的消费水平显然是非正常的,不可持续的。他向记者表示。
对于欧洲而言 ,现在预估在下一个冬天达到95%的储存水平目标还为时尚早 。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Fatih Birol)上周表示,欧洲冬季异常温和的天气有不确定性,加上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可能进一步下降 ,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预计吃紧。上述3种情况叠加在一起 ,欧盟今年仍可能面临约27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短缺,约占欧盟天然气总需求的6.8%。
壳牌也认为,欧盟今年将面临补充天然气库存的难题,能源危机远未结束 。该公司在报告预测 ,到2030年 ,欧洲需要1.4亿吨液化天然气,远超2018年的5000万吨。
能源市场重构,它们成为赢家
这场冲突令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受到了影响。作为对西方制裁的最新回应,本月俄罗斯宣布主动削减产能50万桶/日。报道称 ,莫斯科已与一些OPEC+成员国就其减产决定进行了磋商,OPEC+暂时没有调整现有减产计划的方案。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能够在亚洲找到买家,但面临拓展成品油市场的困难。
瓦尔加预计 ,接下来俄罗斯可能会将目光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较小市场 ,但这很难弥补欧洲的损失 。如果这样的话 ,俄罗斯将减少炼油产能 ,进而影响原油产量。俄罗斯此前已经预测,对成品油的制裁将造成今年产量下降5%~7%。与去年相比 ,2023年俄罗斯能源出口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
多轮制裁落地开始冲击克里姆林宫的财政状况 。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随着出口收入的减少 ,1月份俄罗斯的经常账户盈余减少了80亿美元,预算赤字飙升至250亿美元 。瓦尔加向记者分析道, 2022年原油和精炼产品的出口量为700万桶/日,粗略计算折扣和额外成本将导致2023年俄罗斯收入下降超过500亿美元 。
自1月中旬以来 ,俄罗斯货币贬值了13%,2月17日卢布对美元汇率跌至年内低位74 。为了稳定汇率,俄罗斯央行开始每天出售价值89亿卢布的外汇 ,以缓和油气收入下降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本轮俄乌冲突中,随着俄罗斯的市场份额被侵蚀 ,最受益的无疑是能源巨头和航运公司,它们受益于油气和相关制品价格上涨及市场份额上升。
近日埃克森美孚 、雪佛龙 、英国石油 、壳牌和道达尔陆续公布了去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数据显示,五家油气公司2022年盈利达到1971亿美元 。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2022年GDP数据看,这一数字可以在192个经济体中高居第56位。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认为 ,除了上游油气价格高外 ,下游炼油业务高利润率也是业绩的重要支持 。现阶段全球面临着炼能不足的问题 ,西方联盟对俄罗斯成品油新一轮制裁加剧了市场供应的竞争局面。
俄乌冲突同时改变了原本管道运输的俄欧能源供应格局,海运需求迅速升温和多因素造成的运能不足也推高了航运企业的议价能力。面对制裁,虽然俄罗斯将重心转向亚洲市场,能源报价也受到了影响 。除了乌拉尔原油与布伦特原油的折价扩大之外 ,还有运费的额外成本 。据报道 ,今年1月一艘载有70万桶原油的油轮从波罗的海港口运往印度炼油厂的运费达到了1050万美元 ,远高于2021年通常50万~100万美元的报价。
能源市场复苏在望 ,下半年看中国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表现低迷,俄罗斯减产也未带动市场情绪修复。OANDA资深市场分析师厄拉姆(Craig Erlam)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新的美国CPI数据令人担忧 ,因为数据显示通胀压力重新抬头的风险。更确切地说,这凸显了对抗通胀的斗争远未结束。他认为 ,这削弱了投资者原先对美联储放松政策调整的任何希望 ,加息恐慌引发了整个石油市场的抛售压力 。考虑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 ,预计短期油价仍有下行风险。
机构将希望转向了下半年 ,欧佩克上周在最新月报中上调了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 ,这也是近六个月来首次。产油国联盟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232万桶/日,达到创纪录的1.0187亿桶/日,该预测比之前高出10万桶/日 。
欧佩克在预测中将中国的需求增长上修8万桶 ,至59万桶/日。中国重新开放的积极影响有望为石油需求的健康增长提供坚实基础。欧佩克预计 ,二季度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将逐渐平衡 ,下半年将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
国际能源署也看好中国复苏 ,其月报预计今年的石油需求将增长至1.019亿桶/日,比1月份的预测上调20万桶,几乎完全是由亚洲需求的增长所推动的。这意味着今年每天的总增长量将达到200万桶,其中亚洲增长量为140万桶/日 ,中国的增长量就达到90万桶/日 。IEA也预计原油市场将在下半年陷入供应短缺 ,其中第三季度为140万桶/日,第四季度为190万桶/日。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柯里(Jeff Currie)认为 ,由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引发的经济复苏 ,将使原油市场在今年6月前扭转供应过剩的局面,并暴露出结构性投资不足的问题 。他在报告中预测欧佩克可能会在下半年提高产量,以帮助平衡供需,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12月达到100美元/桶 。
盛宝银行认为,未来原油的走势主要取决于中国需求恢复的速度。今年晚些时候 ,中国和全球经济复苏将更加强劲,而不是在第一季度。考虑到这一点,布伦特原油在本季度或继续处于80美元左右范围交投 ,下半年一旦衰退风险开始消退,中国经济加快回暖 ,加上俄罗斯受到制裁的影响 ,原油价格将会获得新动能。